安徽合肥港派河港区码头作业有序
运输货物的车辆往来穿梭,起重机装吊臂起落起伏,合肥派河港港区正正以一派繁忙景象展示着安徽港口发展的强劲脉搏。
今年以来,安徽合肥港派河港区码头保持高效有序作业,港口吞吐量实现显著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安徽港口集团合肥有限公司货物吞吐量达668万吨,同比增长15.8%;
集装箱吞吐量41.5万标箱,同比增长7.5%。
这些数字背后,是合肥市“十四五”以来构建区域性港口布局成果的持续显现。
01 港口作业繁忙,吞吐量稳步增长
深秋时节,合肥派河港区码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运输货物的车辆往来穿梭,起重机装卸作业有序进行。
港口运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港口滚装汽车吞吐量达1.1万辆,展现出港口综合物流能力的全面提升。
这一增长态势并非偶然。“十四五”以来,合肥港口发展进入快车道。
集裝箱年吞吐量平均增速达7.75%,202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50万标箱,较“十三五”末增长35%。
与此同时,件杂散货年吞吐量也实现显著增长,从2021年的163.5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00.3万吨,增幅接近一倍,显示出港口业务多元发展的良好势头。
02 区位优势明显,联通南北交通
合肥派河港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合肥市承东启西、连接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作为区域性港口布局的关键节点,派河港区实现了资源共享、分工明确、错位发展的优化布局。
港区不仅联通水运,还与铁路运输紧密衔接。
派河港物流基地作为占地672亩的铁路二级物流基地,科学规划了商品车装卸区、集装箱兼长大笨重货物装卸区、怕湿货物装卸区三大功能区,形成了高效专业的作业流程。
该基地自2023年12月正式启用以来,已成为合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物流节点。
通过大力推进海铁多式联运,基地不仅为客户降低物流成本,更以“绿色运输”方式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保障。
03 专业分区运营,打造物流新标杆
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的专业化运营令人瞩目。
在商品车作业区,数百辆崭新汽车井然有序地“驶入”专用车厢。
这里目前主要服务比亚迪、长安等知名汽车品牌,依托两条专用股道和个性化运输方案,为合肥汽车产业提供稳定高效的物流支持。
基地单日最高可完成870辆商品车运输作业,日均处理量约580辆,展现出强大的商品车处理能力。
在集装箱作业区,2条货物线每天紧张作业,处理约200只40英尺集装箱。
这些集装箱装载着轮胎、彩色家电、汽车配件、太阳能光伏板等货物,通过海铁联运方式发往宁波港、上海港等,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
基地的4条货物线各司其职,发4线、发5线负责怕湿货物和商品车装卸,发6线、发7线专攻集装箱作业,形成高效专业的作业流程。
这种专业化分区运营模式,使派河港物流基地成为合肥乃至安徽地区的物流新标杆。
04 推动区域经济,融入国家战略
派河港区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合肥的物流能级,也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派河港积极 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前8个月的数据显示,合肥派河港物流基地发送货物1215328.585吨,同比增长4.66%;
收入241249780.6元,同比增长25.59%。
收入增速远高于货物发运量增速,表明物流基地的业务质量和效益正在不断提升。
未来,派河港物流基地计划继续扩大海铁联运班列开行规模和辐射范围,进一步挖掘潜在客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物流活力。
从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展望未来,基地将继续扩大海铁联运班列开行规模和辐射范围,进一步挖掘潜在客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这个内河港口正在编织一张更广阔的合作网络。
它不仅是货物的集散地,更成为区域经济联通世界的枢纽,书写着内陆城市通过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