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利息恢复征收增值税。这一政策调整并不意味着国债就不“香”了,而利息税恢复有其背后的“真相”,主要涉及债券市场发展、财政收支及政策导向等方面,具体如下:债券市场发展需求:2016年“营改增”时,为吸引资金进入债券市场,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从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规定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83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免税政策吸引资金、扩大市场规模的阶段性目标已实现,此时恢复征税具备了一定条件。优化税收制度与市场定价:不同券种间的税负差异会影响市场定价效率,一些不免税的公司债等可能对标免税的国债利率水平,加大债券市场收益率的短期波动。恢复对国债利息征收增值税,有利于统一税收制度,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准性,促进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缓解财政压力:2025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3%,财政压力凸显。恢复征收新发债券增值税每年可为政府带来300亿元以上的财政收入增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财政压力,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资金支持。引导资金流向:恢复征收国债利息增值税,有望引导资金从债券市场向权益市场流动,激发股票市场活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同时,也可能间接降低债券资产配置价值,引导更多资金流向消费等其他经济领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此次政策调整影响较小。个人投资者取得的利息收入若适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收入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则无需缴纳增值税。且国债具有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等特点,仍然是很多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重要选择之一。
|
|